“双减”政策正式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庭作业和校外培训得到明确规定和落实。开学季,当地“双减”政策千呼万唤始出来。这个政策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喜忧参半,这也意味着家长要多关注孩子未来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启发孩子的思维,开发孩子的潜能,任重而道远。
9月1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出台。为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切实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根据国家和省“双减”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21年,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机构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2022年,进一步巩固减少义务教育阶段营利性学科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基本消除;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的精力负担。
2023年,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体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课后服务能够满足学生需求,学生能够更好地回归校园;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关键任务
(1)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教育部门要指导学校启动国家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积极推进老少科学衔接,小学实行零起点教学,义务教育学校要尽可能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难度。
2.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导学校完善教学管理规定,优化教学方法,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和质量。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考试管理,改进考试方法,减轻考试压力,坚决克服唯分数论倾向。
3.加强城乡义务教育社区建设。围绕新时期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1年,新增一体化共建城乡社区学校(校区)17所5,社区覆盖所有农村学校和60%的乡镇学校;到20025,实现乡镇学校全覆盖。
4.实施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新名校集团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校长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学科研、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项目培育等八项措施,全市公办初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对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5。深化高中招生改革。规范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杜绝违规招生;实施不低于60%的优质示范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并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初中优质均衡发展。
(2)提高运营管理质量
1.强化操作“ ”等五项管理项。推动全市各中小学校落实教育部和省市关于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体质、读物管理的要求(简称“),纳入年度教育督导重点项目和责任督导首要任务,确保全面落实,取得实效。扎实推进以“减作业、增睡眠、减学费、增锻炼、减刷题、增练习”(简称“三减三加”)为重点的减负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严格控制工作总量。明确各年级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尽量减少作业量,完成时间比较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学校不得安排机械性、无效性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基本完成学校的书面作业,初中生要完成大部分学校的书面作业。
3.提高作业质量。各学校要改进作业管理方式,加强年级学科作业的统筹规划;要将作业设计和难度控制纳入学校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灵活、个性化作业,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和学习情况分析功能。教师要认真落实作业批改、反馈、评价、辅导等环节的规范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检查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行审批、批改作业。
(3)改善课后服务
1.实行课后服务全覆盖。全面实施以课后托管、初中生晚自习、免费网上学习、暑期托管为重点的课后服务,确保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和困难学生全覆盖,积极引导学生自愿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各地学校要落实主体责任,制定“一校一案”,在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即每周5天,实行课后托管“5+2”模式。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期托管服务;在学校自主和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设置初中晚自习服务。
2.全面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教师要指导参加课后服务的小学生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基本在学校完成书面作业。在此基础上,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积极拓展学习空间,开设艺术、体育、劳动、实践等活动供学生选择,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努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3.加强课后服务保障。加强部门协调,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措施,确保课后服务经费落实到位,主要用于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及相关人员的补贴。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少年宫等课外活动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4.加强和改进免费在线学习服务。利用国家、省、市、地方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和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为学生提供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主题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组织学校积极参与以课程服务为主的“ 4: 30课”和以答题为主的“问名家”服务。
(四)严格管理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1.充分了解培训机构的底子。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省里的要求,继续开展深入全面的调查,完善包括校外培训机构总数、从业人数、招生人数、前期费用等情况和信息。,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实现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2.坚持严格审批机构。不再审批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龄前儿童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人社、科技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对学科、文化艺术、体育、职业技能、科技等培训机构实施归口管理,按照类别属性制定标准、设置条件、严格审批。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未经批准多点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3.严格监管学科校外培训时间。惩戒性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惩戒性培训;网上培训要注意保护学生视力,每节课不得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得少于10分钟;控制培训结束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 30,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 00,不得留作业。
4.加快转移工作。根据全省统一要求和部署,结合实际,加快推进现有学科培训机构向非营利性机构统一转制。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具体要求,制定移交工作日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移交工作。
5。加强对培训广告的控制。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发布、播放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教材、教辅、练习本、文具、教具、校服、校车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广告。有关部门要加强广告管控,严厉查处各类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广告。
6。严禁超越大纲引领教学。建立培训内容备案和监管制度,禁止超标、超标行为,并与招生挂钩;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培训班等名义对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培训(含外语);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课时等。学科知识培训的应在当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通过“安心培训”向社会公布;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培训频次必须与招生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区、县(市)中小学同期水平;严禁组织和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等级考试、竞赛和排名;严禁以学前、幼衔接、早衔接、早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学习内容;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不良学习方法”。
7.严格管理教师和教材。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抢夺学校教师;从事学科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并及时在培训机构和“安心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发布信息。不得聘用在职教师。聘用外国人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用外国人在境外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和教育行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严格控制教材使用和教师教学,使用规范的教材和资料。
8.加强培训费监管。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不得在公示的项目和标准之外收取其他费用,不得以格式合同的形式加重消费者责任或者减轻经营者责任,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学员摊派费用或者强制集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和资产管理的规定,收费期限应与教学安排相协调。不得以三个月以上的拆分合同形式一次性或变相收取费用。培训费一般应在培训班开始前收取,不得提前收取。预收学费要开具国家规定的票据,全部打入培训费专用账户,并与银行签订监管协议。培训费专用账户的相关信息要依法依规公开,形成事前预警、事中防范、事后防范的机制。规范使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9.搭建完善的“安心培训”数字化监管平台。以数字化改革为导向,依托城市大脑,持续推进“安心培训”应用场景建设,拓展应用和监管功能模块,构建“准入、监管、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智慧监管平台,提升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水平,及时与/[
三。组织保证[/s2/]
(1)加强系统部署。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把“双减”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聚焦重要任务、重大问题和关键节点,加强规划部署,确保“双减”政策平稳有序实施。
(2)加强部门协调。完善多部门协同治理的联合工作制度,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机构,建立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责任清单,明确部门职责。充分利用“全面整合”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契机,充分发挥各部门执法检查的作用,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培训机构违规行为。
(3)加强监督、宣传和引导。各地要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和信箱,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各地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双减”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新闻媒体要坚持舆论导向,为治理行动营造良好氛围。
- 2023-02-14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有哪些
- 2023-02-14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到底行不行?设有哪些课程
- 2023-02-07 职高可以参加普通高考吗?
- 2023-02-07 初三了成绩很差怎么办?
- 2023-02-07 没上初三可以直接读技校吗?要怎样申请?